省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3-03-31 16:24 字体:[]

2022年以来,全省体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体育工作全局,努力建设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全省体育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加强党的建设,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印发《省体育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方案》《省体育局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工作方案》,持续在局系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上来。二是深入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局党委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制定《省体育局党委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办法(试行)》,强化对“关键少数”和班子成员的监管。局党委班子带头,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为预警谈话主要内容。紧紧围绕“四个落实”对4家直属单位党组织开展政治巡察,进一步强化政治监督。三是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定印发《2022年省体育局党的建设工作要点》,组织召开2022年党的建设工作暨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推进会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会议,加强基层党建成效监测评估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四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年度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内部政治巡察重点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述职报告和抓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做好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排查整治台账,实行闭环清单化管理,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各类风险隐患及时有效防范化解到位。

(二)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健身健康活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贵州行动,今年投入省级资金1.24亿元,扎实推动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抓好体育社会组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投入资金2800万元实施农体工程更新维护1000个、建设社区健身路径或三人制篮球场300个。推动健身步道、社区多功能球场、户外或室内百姓智慧健身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能运动场等项目实施。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贵州主会场贵阳市活动、2022年新年线上大步走等系列群众赛事活动770场,参与人次81.8万余人。恢复举办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全省2624支球队参赛,“村BA”火爆出圈。组织开展全省健身气功社体指导员骨干培训、巡回教学培训、“体育惠民众·健康送上门”健身指导“五进”活动等。争取中央资金5413万元、预算资金700万元,推动全省公共体育场馆免低开放。完善群众身边体育健身组织,完成48个省级体育协会、45个体育俱乐部年检,积极推进加快成立县(区、市)级体育总会。

(三)努力提升训练备战水平,推动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坚持抓好训练基地建设,加强优秀运动员训练备战保障,强化竞体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投入9120万元用于全省竞技体育发展。完成下司激流回旋基地赛道改造、榕江县低海拔训练基地建设扩容、威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和冬季训练基地(罗甸)布局调研和调整完善清镇体育训练基地规划等工作。统筹做好皮划艇、赛艇、拳击、田径、武术散打、射击、体操项目在国家队(训练营)训练备战的27名运动员和11名教练员的服务保障,积极开展杭州亚运会备战训练。顺利承办2022杭州亚运会国家攀岩集训队(全能组)选拔赛,圆满完成2022年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完成6287名运动员全国注册、33924名运动员省注册,组织开展“选星计划”,3名运动员入选羽毛球全国青少年训练营。坚持对兴奋剂“零容忍”“零出现”,将反兴奋剂贯穿全运会备战和省运会举办全过程,做好运动队风险防范。持续跟进与遵义师范学院“省队校办”共建乒乓球队建设情况,以“省队市办”模式与贵阳市共建省街舞(霹雳舞)运动队,丰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规范运动员等级授予,完成152名一级运动员审核授予。2022年,我省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收获35金33银37铜的好成绩,运动员龙见国勇夺攀岩世界杯冠军,费学清、谢兴银斩获世界冰壶青年锦标赛冠军。

(四)多措并举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扩大学生体育比赛覆盖面、参与度,抓好体育项目进校园试点工作,扎实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全力推进遵义市、六盘水市体教融合示范市创建,指导出台体教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健全体教融合政策体系,深化学生(青年)赛事体系改革,抓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积极构建青少年健康促进体系。扎实开展游泳课进中小学试点,认定20个县(区、市)为“游泳课进中小学试点县”。夯实青少年“三大球”振兴计划,组织开展篮球、排球训练营和省小篮球联赛(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贵州)。制定《贵州省青少年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指导意见(试行)》,开展9所幼儿体育试点园创建工作,举办“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花样跳绳项目比赛等活动。

(五)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供需两端发力,带动体育产业提质增速。注重市场主体培育,积极促进体育消费,扎实抓好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发挥基金助推体育产业发展作用,推动体育产业提速发展。制定《贵州省体育产业发展暨体育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等帮扶企业制度,开展体育领域设备购置更新贷款项目申报,申报76个体育贷款项目22.57亿元全部获批。指导遵义市制定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年度工作计划,开展2022年度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统计。配合开展“多彩贵州·助商惠民”体育消费券发放,发放文化体育消费券共5000万元。投入3400万元用于体育公园、体育特色小镇等体旅示范区创建,今年创建城镇体育旅示范基地8个、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8个、体育特色小镇3个、体育旅游示范点25个,“遵义赤水·乌蒙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的“2022年国庆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遵义市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2022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贵州黔东南施秉端午龙舟系列活动、六盘水盘州彝族大秋千、“激情贵州”系列赛等15个项目入选2022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和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向省体旅融合产业专项基金推荐11个项目入库,获批放款项目5个、投资金额4.53亿元。2022年体育彩票销售64.03亿元,市场份额68.6%,全国销量排名第17位,筹集公益金15.6亿元。

(六)深入推进体育制度改革,助推体育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着力抓好体育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持续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依法治体不断完善。加快政策出台,组织开展《“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度目标执行监测评估,做好《贵州省体育行业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制定。坚持依法治体,制定印发《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党政一把手履职职责清单方案》《省体育局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等,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体育执法监督检查。采取专题宣传讲座等方式开展新《体育法》普法活动,启动《贵州省体育条例》修改工作并开展了第一轮调研。

(七)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和全系统安全生产。一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省体育局疫情防控责任体系、工作机制、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严密做好运动队和体校疫情防控,坚持运动队、体校疫情防控严于社会,实行封闭管理。组织参与志愿抗疫,积极号召干部职工投身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全局系统220名干部职工加入志愿者队伍,累计服务2600余人次。二是扎实抓好体育领域安全生产。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加大对水上、低空、极限、冰雪、射击射箭等体育项目安全运营监管和体育场馆设施安全监管,加强执法检查、隐患排查和日常监管。严格实行“一赛四方案”(安全风险防控方案、应急处理方案、疫情防控方案、赛事组织方案)的要求,坚决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对全省体育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体育领域安全发展,服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其他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一是成功举办省十一运会。全省9个市州和省直机关、省总工会、省工商联共12个代表团,134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官员参与本届省运会,设置竞体、群众项目共60个大项、729个小项,102人次打破69个小项省运记录。二是对接做好部省合作协议。体育总局与省政府签署《关于加快推进贵州山地户外特色体育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在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乡村振兴等3个层面10个大的方面给予我省大力支持。全省9家刺梨汁产品企业获批授权使用“TEAM CHINA 中国国家队定点采购刺梨汁产品”称号,部分刺梨汁产品作为北京冬奥会期间接待产品,体育总局已采购我省2家优质刺梨企业70万元刺梨汁产品作为2023年杭州亚运会接待和推介产品。圆满完成由公安部、体育总局支持的2022中西部地区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三是投入资金860万元,支持4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四是争资争项效果明显。截至目前共争取到位资金2.79亿元(超额完成379.2%)。五是积极推进省全民健身中心建设。该项目总规划用地约288亩,拟建设用地234.13亩,项目(一期)总投资6.89亿元,目前已取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并完成项目勘察、设计、监理招标,正在进行施工招标。六是有序推进体专搬迁建设,已完成省体校搬迁至董家堰校区有关工作。

二、2023年工作打算

(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补齐设施短板,推进完善“十五分钟健身圈”,支持建设200公里健身步道、400个农体工程更新维护项目、250个社区健身路径和3人制篮球场项目、2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人制篮球场或两套健身路径项目、2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升示范项目。着力丰富赛事活动,持续举办全省社区运动会,常态化办好迎新登高、红红火火过大年、“全民健身日(月)”等系列赛事活动,积极打造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等系列赛事,办好省民族运动会、省残运会和省老年人运动会。

(二)全力抓好竞技体育备战。紧盯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竞技体育项目向“奥运优项、全运强项”转型。大力推进“省队市办、省队校办、省队社办”组建模式,拓宽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员培养途径。抢抓“三大球”战略调整机遇,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发展“三大球”运动。抓好运动员“领头雁”培养计划,以“奥运争光、全运争胜”为目标,入选国家队为导向,对重点优秀运动员实施重点服务和保障。持续抓好反兴奋剂工作。加大科技助训力度,建立完善科技助力服务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运动队科研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巩固拓展体教融合成效。全面贯彻《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创新探索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赛事和培训工作,规范管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及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统筹做好全省青少年赛事活动及参赛工作,做好青训建设,持续开展“奔跑吧 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组织好全省青少年各级赛事活动。

(四)狠抓体旅示范区重点项目推进。加快推进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特色小镇等建设,支持贵阳市规划建设“环贵阳登山健身步道”。发挥政府性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优质体育服务型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重点打造和培育贵州十大IP赛事,拉动旅游消费。稳步推进体育彩票发展,积极适应国家彩票发行方式改革,保住销售基本盘,确保规范营销,力争销售达到49亿元以上。

(五)积极开展争资争项工作。一是以体育总局与省政府签订《关于加快推进贵州山地户外特色体育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为契机,加大与体育总局司局、中心和协会对接力度,将支持事项项目化、具体化、精准化,实行支持事项清单管理,确保支持项目落实到位。二是主动做好向上汇报对接,积极争取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体育事业专项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财政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移支付资金等,力争较上年度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增长。

(六)统筹推进其他重点工作。一是持续深化体育改革,扎实组织开展我省《体育条例》修订工作,出台地方性规章和配套性规范性文件。建立体育行政执法、行政监管、信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机制。以足协换届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单项协会改革,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二是积极督促南明区政府落实人民大道南段(新体育场片区)拆迁补偿款,推动体育产业专项基金尽快设立。三是加快推进省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进度。四是推进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筹建,积极抓好体高专评估筹备、学校设立报批等工作,力争2023年挂牌招生。五是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的后续工作,优选基金管理人,围绕综合体项目、产业孵化项目,争取引入优质的社会资本参与基金的搭建,使之成为贵州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撑。六是毫不松懈继续扎实抓好全省体育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主办:贵州省体育局 地址:贵阳市北京路104号鑫都财富大厦4-9层 电话(传真):0851-86825087

管理维护:贵州省体育文化宣传信息中心 电话(传真):0851-86823251 邮箱:tyxc06@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90 黔ICP备19000774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62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