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省体育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系列部署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体育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打赢歼灭战·同步奔小康”——全民健身线上公益徒步活动获得第六届SportIN体育产业大会暨体育BANK“2020年度最佳线上赛事奖”;我省运动员在全国、亚洲比赛中斩获29金39银52铜;2021年,全省体育彩票销售51.6亿元,市场份额占65%,同比增长16.74%,全国排名第18位;获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示范项目1个,获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条、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7项;全省66个集体、54名个人荣获全国体育系统、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商招商”“项目招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投资3亿元的半山伴水国际体育旅游小镇项目落户贵州长顺;“向上争资争项”效果明显,累计争取支持项目20个,到位资金1.79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225%。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2021年度,我省参加国内、国际比赛共获29金39银52铜。
一、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群众体育工作。围绕“六个身边工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效解决群众健身难题。研究制定《贵州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完成“十三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评估,编制新周期贵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6.8亿元,支持全省54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10个社会足球场、72个公共体育设施改(扩)建、30个社区智能驿站、450个社区健身路径和3人制篮球场、3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能场、500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等建设;成功举办“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全民健身日(月)”“红红火火过大年”等系列线上线下赛事活动1240余场,推送居家健身视频1030个,极大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完成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和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培训各级各类社体指导员6300余人次;完成贵州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打造了全国首条综合性智慧赛道——铜仁智慧马拉松赛道;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研究制定《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联合印发了《贵州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实施方案(试行)》。
(二)竞技体育工作。积极抓好训练备战,全年我省运动员在国内、国际比赛中斩获29金39银52铜,其中:陕西全运会获4金7银11铜;东京残奥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也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以体教融合为契机,不断夯实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省政府调整高校布局,贵州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列入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挂牌成立省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选派2名冰雪运动员在国家队集训;坚持对兴奋剂“零容忍”,制定了《2021年贵州省兴奋剂检查实施方案》;完成田径、拳击、游泳等21个项目4130名运动员全国注册;完成2013年至2020年期间4181名运动员等级清查工作;安排资金4800余万元,用于改善运动队训练比赛场地设施条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动队备战和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完成省十一运会会徽、主题歌等征集及新闻发布会。
(三)体育产业工作。制定《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发布《遵义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新经验;与省统计局联合发布了2019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全省体育产业单位6984户,规模以上企业90家,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80.32亿元,较上年增长31.17%;成立贵州省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17家企业签署战略框架协议,涉及金额约204亿元,与工行、农行等10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授信3510亿元。基金设立稳步推进,省政府批准设立贵州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和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四)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安排资金5900余万元,支持全省15个城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5个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5个体育旅游示范点、4个省级体育特色小镇、4条体育旅游黄金线路等项目建设;开展“探索构建体育旅游监测指标体系,加快构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年度深化改革工作任务;完成2021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目的地申报工作;成功举办2021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体育版块各项赛事,举办“奔跑贵州”山地跑系列赛、“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全景贵州”公路自行车赛等自主IP赛事,吸引全国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2万余名参与,拉动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促进体育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五)体育文化宣传工作。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课题研究;开展冠军基层行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州体育图片展”,编印《壮丽70年·动感新贵州》等刊物;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增设“全民健身”“全民全运”“我要上全运 社区运动会”“贵州体育之声”等专栏;积极推动与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深度合作,持续打造《动感贵州》《天眼》《贵州体育报》等栏目和刊物,推出一批具有贵州体育人文精神、地域发展特点、地方文化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文化品牌。
(六)体育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安排资金1360余万元,支持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能场建设;开展“快乐操场”“快乐体操”捐赠活动,为25所普通中小学和9所体彩特色学校捐赠体育用品和启蒙用专业体操器材;持续做好安龙县笃山镇结对帮扶工作。
(七)向上争资争项工作。我局高度重视争资争项,根据省政府安排部署,认真研究制定《省体育局2021年向上争资争项工作方案》《贵州省体育局领导“向上争资争项”计划表》,明确目标任务、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深入挖掘资金项目潜力,寻找争资争项突破口。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沟通,组队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争资争项;领导带队多部门联合到国家体育总局汇报争取急需的重点项目;充分利用到国家体育总局开会办事等各种时机,加强与总局有关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项目、落实项目资金。截至目前,局领导共带队赴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和国家体育总局22个有关司局(中心)争资争项11批次58人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支持贵州加快推进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纳入西部大开发“十四五”实施方案,国家体育总局将“支持贵州建设高原、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支持贵州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等纳入《“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省体育发展水平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存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社会组织、运行机制、科技和人才支撑等短板。一是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足。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力度不够,办法不多,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存在短板。截止2020年底,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3平方米,与全国人均1.86平方米还有差距,城镇15分钟健身圈还未形成。二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强。高精尖体育人才数量较少,特别是领军型体育人才匮乏,高层次体育人才激励机制、青少年体育培养体系不健全,导致后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科技助训装备、团队、管理水平需要大力提升。三是体育产业发展滞后。推动落实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不多、力度不够,各级政府引导力不足、市场发育缓慢、社会参与度不高,导致产业形态传统、结构单一,总体规模小,围绕装备制造、体育旅游、体育康养、运动健身的企业“小、散、弱”的问题还没有明显改变。据初步统计,2019年底全省体育产业单位6984户(其中个体3857户,企业3127户),规模以上企业90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80.32亿元,与周边省市还有较大差距。
三、明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积极服务全省改革发展大局,稳步推进全省体育工作,持续打造活力贵州、健康贵州、幸福贵州。一是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抓好“六个身边工程”,突出“强省会”重点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积极推进社会足球场地设施、社区健身路径建设;完善各级体育总会建设,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持续开展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工作;有序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二是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编制竞技体育科技助力新周期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出台促进体教融合的改革措施;加快推进贵州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抓好国家生态型多梯度亚高原运动训练基地建设;抓好省十一运会筹备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筹备工作;重点打造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IP赛事,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组织、体育企业等落户贵州;做好贵州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和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抓好遵义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四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开展好“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加强农村社区健身指导骨干培训;持续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强化体育彩票公益金扶志扶智工程。五是进一步突出重点抓好争资争项工作。扎实抓好仲文局长到贵州调研期间以及六中全会期间与谌贻琴书记商定的事项落实,重点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积极争取34个体育公园、2000公里健身步道、9个全民健身中心、213块社会足球场地等项目建设,争取支持建设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争取国家体育大数据中心(灾备中心)、部分全国青少年足球赛事落户贵州,支持贵州举办第二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帮助打造“国际攀岩节”“中国高桥系列赛”极限运动赛事等。六是做好其他重点工作。持续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党史学习教育、平安贵州建设等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