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关怀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州体育
【遵义】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遵义站 “探秘转折之城·红色历史都知晓”之遵义会议会址
字号:


回首往昔

岁月的画卷在历史的舞台上徐徐展开

有一场会议

如同一束亮光

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那便是遵义会议

走进遵义会议会址

忆往昔峥嵘岁月

是一次精神洗礼

打卡会址

重温革命历史

感悟初心使命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的一栋二层小楼里召开。

这座小楼,就是现在的遵义会议会址。

01 揭开一段历史

1934年,“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党和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丟掉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长征初期,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红军遭遇了重大挫折,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锐减到三万余人。

1934年12月12日召开的通道会议,决定改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

1935年1月9日,中央红军从丰乐桥(现更名为“迎红桥”)进入遵义城,四面八方赶来的3000多名遵义群众,点燃鞭炮,迎接红军入城。

遵义是红军长征以来占领的第一个大城市,红军战士士气高涨。

红军进入遵义城后,红军总司令部设在原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二楼的东厢房被临时布置成会议室,房间正中放着一把板栗色的柏香木长桌,周围有18只木边藤心靠背椅,屋顶正中吊着一盏煤油灯,左墙上有一架挂钟。

当时,在小楼二楼的27平方米会场里,遵义会议开了3天,直到1月17日深夜才结束。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也就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

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拨正了中国共产党的航向,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02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为基本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历久弥真、历久弥新。

在小楼的东侧有一棵形如“V”字的大槐树,树龄过百。它与小楼相依相伴,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胜利树”,这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里的“活文物”,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如今,这棵槐树长得枝繁叶茂。站在老槐树的身旁,用手指比一个“V”字,与会址合影留念,是游客“打卡”拍照的必选地。

遵义会议纪念馆里的2000多件馆藏文物承载着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如今,遵义会议纪念馆文保团队依托现代高精度数字化技术开展文物的创新性保护和展陈,科技的力量使文物“活”了起来,更好传播红色文化。

红军街不仅是一条步行街,更是集观光、休闲、餐 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商业文化街。两旁是错落有致的仿古小楼,木栏青瓦,雕花门窗,古色古香,体现了黔北民居特有的建筑风格。街道由青石板铺就,沧桑古朴,幽清整洁。

03讲好遵义故事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成为一代代遵义人的责任和使命。

“小小红色宣讲员”到“遵义红歌艺术团”,从少年儿童到银发志愿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红色宣传队伍中。从红色文物创新性保护展陈到打造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遵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地讲述红色故事,红色力量、红色基因也深深植根于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当中。

伴随着舞台灯光亮起,数十名红军从吊桥冲向战场,舞台上方倾斜而下的水柱化作“湘江”,红军在炮火轰炸中穿越浮桥……,在遵义市凤凰山文化广场伟大转折剧场上演的《伟大转折》剧目,通过现代舞台创意和新科技手段带来全景沉浸式演艺效果,与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并称为贵州长征文化“双子星”。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

遵义人牢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把遵义会议精神作为引领新时代遵义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火炬,照亮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等各个领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贵州省体育局 地址:贵阳市北京路104号鑫都财富大厦4-9层 电话(传真):0851-86825087

管理维护:贵州省体育文化宣传信息中心 电话(传真):0851-86823251 邮箱:tyxc06@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90 黔ICP备19000774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62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